“新基建”春风已至。
今年以来,一系列高层会议纷纷点名“新基建”,国家顶层设计为这一领域按下了“加速键”。
2020年3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提出,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与传统基建相比,新基建内涵更加丰富,涵盖范围更广,更能体现数字经济特征,能够更好地推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
4月20日,国家发改委首次明确新基建范围:一是信息基础设施,如以5G、物联网、工业互联网、卫星互联网为代表的通信网络基础设施,以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等为代表的新技术基础设施,以数据中心、智能计算中心为代表的算力基础设施等。
二是融合基础设施,主要是指深度应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支撑传统基础设施转型升级,进而形成的融合基础设施,比如,智能交通基础设施、智慧能源基础设施等。
三是创新基础设施,主要是指支撑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产品研制的具有公益属性的基础设施,比如,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科教基础设施、产业技术创新基础设施等。
这次疫情催生了数字经济的发展,为新基建发展提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契机。随着在线支付、云办公等无接触经济新业态的繁荣发展,新基建正在成为拉动经济复苏、促进国民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撑。
不少数字经济龙头企业也在这场科技抗疫中留下了许多“高光”留影,比如腾讯。
上“云”用“数”,腾讯产业互联网布局深化
在近期的一次新基建为主题的在线论坛上,在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证监会原主席肖钢表示,由疫情催生的数字经济发展,势必带来新的生态创新。在原来的物理世界之外,全新的信息流正在形成,新的产品、新的业态、新的模式随之诞生。最终,将打开一个新的世界。
在这个“新世界”里,少不了互联网巨头的身影。
5月13日,腾讯披露今年一季度财报数据,腾讯实现收入1080.65亿元,同比增长26%,调整后净利润270.79亿元,同比增长29%,高于市场预期。腾讯金融科技与企业服务板块也超预期实现22%的同比增长,尽管受疫情影响,云业务的项目交付及新客户获取均有所延迟,导致收入环比下降,但产业互联网产品阵营在抗疫过程中快速反应,腾讯会议、企业微信、健康码小程序等均获得突破性发展。
2018年下半年,腾讯内部进行了组织架构大调整,主动开始战略转型,马化腾更是明确指出,“产业互联网将是互联网的下半场。”一定程度上,也正是因为不到两年前的前瞻布局,在今年春天这场特殊的全民抗击新冠疫情的战斗中,腾讯站出来了。
腾讯会议自2019年12月底推出后不到两个月内,日活跃账户超过1000万,成为当前中国最多人使用的视频会议专用应用。随着全球疫情发酵,腾讯会议还紧急研发了国际版应用VooV Meeting,已经在全球超过100个国家和地区上线。在潮涌的线上办公需求下,腾讯会议国际版用户增长了6倍。为了满足全球各地“无接触”办公需求,腾讯会议在100天内更新迭代了20多个版本。
过去几个月,腾讯健康码更是成为人们出行、复工的必备工具,这是腾讯云在政务领域的科技力量快速发挥作用,勇担民生服务、信息查询、教育支持等关键性抗疫任务。自今年2月推出以来,截至5月12日,腾讯健康码相关小程序总访问量超235亿,亮码80亿人次,覆盖超过21省400多个城市的10亿人口。
一系列产品能力的背后,是腾讯产业互联网的前瞻布局,也体现了腾讯以大数据、云计算等数字“新基建”为重要核心技术的科技能力。在疫情期间,腾讯产业互联网成为助力政府部门数字化升级的重要力量。
腾讯云助力国务院客户端小程序上线督查功能,全力支撑国务院督查工作;助力国家政务服务平台小程序上线“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新型肺炎疫情防控专题”;助力工信部重点物资保障小程序上线,为口罩、防护服、护目镜等重点物资生产厂商提供实时产能产量上报支持;助力海关旅客指尖服务小程序上线出入境健康申报功能,日均使用人次超30万......
而在疫情中心区的湖北,为了克服疫情给线下网点业务带来的不利影响,保障疫情期间的金融服务通畅,腾讯云与湖北省内多地农商银行合作建设金融虚拟营业厅,通过远程视频银行的模式,为用户提供安全便捷的非接触式金融服务。
就在5月13日,腾讯宣布启动“数字方舟”计划,从降低成本、引流拓客、设立专项基金、技术开源等方面支持中小微企业转型。
作为数字经济企业的代表,腾讯云一直持续加码新基建,修好信息高速公路,为此次突发环境下的迅速反应提供了重要基础。目前腾讯云在互联网服务、旅游、民生服务及工业等垂直领域持续拓展业务,并发挥连接消费者的优势,助力企业进行数字化升级。2019年,腾讯云全年营收超170亿元,增速持续高于市场,付费客户数突破100万。
4月23日,国际研究机构Gartner发布最新的云计算市场数据显示,在全球Top5厂商中,腾讯云增速达到了111%,排名第一,且在全球及亚太市场增速均超过了100%;在全球市场,腾讯云份额再前进一名,从2017年的全球18位、2018年的全球第6位上升至2019年的全球第5位。

全球数字化浪潮趋势不改,中国将站在潮头
从全世界范围来看,在过去几次工业技术为基础的全球技术革命过程中,中国与发达国家一度存在较大的差距。但在当下的这场数字技术革命中,作为互联网大国,中国在数字经济领域却保持着领先优势。而数字化浪潮已经成为不可逆的全球趋势。
在这场以数字力量为支撑的抗疫中,充分显示出“数据”作为新基建的核心地位。有专家指出,围绕“数据”,相比于传统基建,新基建还具有更大的乘数效应、更强的正面外部效应。根据发改委对新基建三大领域的定义,其不仅指新兴产业的“新”,更指挖掘新增长点。因此,加快建设新型基础设施是扩大有效投资、赋能新经济发展、促进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手段。
新基建有可能是后疫情时代,中国经济的领衔力量。中国发力新基建,也在为全球产业储备更多后劲。瑞银集团在报告中指出,中国是全球布局、全球制造中最重要的一环,提出“新基建”概念恰逢其时,未来科技产业等高附加价值领域,更多会是“中国+1”,“中国之外再设立一部分工厂”。
5月13日,腾讯云资源管理总监阮梦在对外沟通会上透露,腾讯云未来将新增多个超大型数据中心集群,这些数据中心集群将秉持集约化和模块化模式建设,长远规划部署的服务器都将超过一百万台。
其中,首批将在广东、江苏、河北三个省份落地,进一步满足华南、华东和华北等区域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对云计算资源的旺盛需求。
腾讯未来的考量,是推动新基建、数据、产业互联网三方面同步发展。新基建是朝阳的、快速发展的产业,未来很有可能成为国内经济实现弯道超车、高质量发展的一条捷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