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货架,无疑是2017年最大的风口,它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热潮:逾50个玩家共同竞争同一赛道,近50亿人民币的风险投资规模,超过当年共享单车的势头。
2018年初,仅一年过去,局面急转直下,猩便利的战略性收紧、便利蜂收购领蛙、七只考拉裁员九成等消息让大家感慨,在市场竞争节奏愈来愈快的当下,创业公司的“生死时速”远远超过以往。但无人货架的真正成熟的形态,其实尚未发展完备,还处于探索、创新的阶段。
在2017年12月刚完成B轮融资的小e微店,是行业内的先行者,一直处于领跑地位,无人货架的创新模式,正是从它及同期发力的品牌开始。
当时,“新零售”的概念刚在国内被广泛认同,小e微店就开始了对无人货架的探索。起初只是一个创新的复合业态,但当它愈来愈成规模,市场愈来愈大,业界看到了它所带来的颠覆:无界零售的开始。
这是继新零售后,又一个突破性的概念。所谓“无界”,是基于以往零售的边界而言。
尽管有了互联网之后,人们的各种消费行为和消费数据可以去指导整个商业链条,但事实上,从电商到线下门店,数据的融合是无法真正实现的,场景也没法贯通,交易也并非同步。
而无人货架则是一次全新的试水,它尝试让零售真正深入碎片化的场景之中,打破以往的场景边界,渠道不断下沉,产生更大的价值。
可以说,无人货架是在以小搏大的无界零售的创新,它用更小的形态,更靠近消费者的距离,获取更准确的消费数据和人群画像,最终通过点与点的聚合,形成强大的商业价值,为品牌、渠道、平台、消费者提供更精准的服务。这样一个商业毛细血管体系的建立,才能真正实现“无界”。
在深入评估赛道之后,小e微店有了自己的判断和坚持,首先,它从不盲目追求点位的数量,而是只入驻100人以上的公司,而针对这些客户,提供符合它们需求的优质服务,是小e微店的着力点,这让它占有了相当比例的头部客户。
其次,在智能化这个关节点上,小e微店也把握先机。它在保证用户体验的基础之上,研发创新技术和智能设备,让无人货架不再局限于传统货架的单一功能,而成为一个数据点。
此外,对供应链的优化改造,这就要求它超出以往传统便利店的供货形式,利用大数据分析,和第三方合作,及前置仓储等形式,更快速、准确地辐射其所服务的商区。
差异化服务,也是小e微店能够获得头部用户信赖的关键。在用户反馈时,也特别提及这一点,看似都是以货架形式服务用户,但事实上,不同地域、不同类型的客群,对商品的需求千差万别,这就需要更精细化的运营,这也是目前需要无人货架所不能企及的服务能力。
我们看到,在无界零售之下,商品、内容、数据、服务等在彼此渗透,已经很难孤立地去看无人货架这种商业模式。而2017年的市场角逐,还尚未真正实现产业创新,无人货架只是一个雏形,但在2018年,这种全新的模式,必定创新出更成熟的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