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表弟在中央办公厅直属机关管理局当任事务管理员。差不多一周前,他打电话给我,说是要在西长安街民族饭店,邀请中央警卫局和中央直属机关管理局的新老领导小聚一下,表达感恩之情。让我恭请原总参军训部的将军,过来助兴,一起热闹。现已初步敲定,若无特殊情况,中警局、中办直属局和中组部的领导,以及神圣禁地玉泉山前任掌门人等,都会参加聚会。看起来这是一场名符其实的群英会,的确令人充满期待。因为小人物的快乐,就是盼望接触红太阳身边闪闪发光的新星,听一些闻所未闻、纠偏打假、以正视听的正能量故事,从而提升自己的思想境界。

见到警卫局大校处长,不由得想起曾在前一号首长家服务的管理员。这位前程看好的青年俊杰,具有勇猛顽强的个性,爱主持公道,好仗义执言。那天酒喝多了,就为一句话,跟战友打起架来,酿成一场风波。由于影响面甚广,毫无回旋余地,唯有转业回原地,就这一条路可走。还是掌门人力排众议,争取到最好的处置,否则结果非常糟糕。这架打得太惨,不仅伤及自身,毁了大好前途,让亲朋好友痛在心里,还给真正关心照顾自己的恩人造成麻烦,导致各项奖励受到影响,个人荣誉蒙尘。自然也给我带来永远的隐痛,唯有默默忍受。无论失足,还是跌倒,爬起来继续走。怒吼!是催生对手心慌恐惧。假如力量弱小时,装怂不丢人。养精蓄锐,东山再起,指日可待。毕竟是我出面求人斡旋,帮助管理员转为三期士官,希望他充分施展聪明才智,总有一天能够于无声处响春雷。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那么多年呕心沥血,所为何来?指望承建警卫局一个服务项目。当时请了北京最时尚的设计师,策划大成路九号大堂咖茶吧,我想要建成京城独一无二、名人雅士趋之若鹜的文化艺术吧。可惜走了九十九步,剩下最后一步,怎么也走不过去。被时任中办副主任、警卫局上将局长,一句话否决了。前功尽弃,梦想破灭。虽然以失败告终,但却跟警卫局三级领导,建立了友好的朋友关系。

桥归桥、路归路、一码归一码,终归牵扯到我推荐的年轻朋友。不幸发生了酒后失控、抱打不平、互相动手的事件。几年来,每当想起这事,我心中多有不安。以至于抱惭负疚不敢联系警卫局领导。今日相见,依旧亲如兄弟,尽管久违了,仍无一点隔阂或不自在。处长宽宏大量,认为年轻人冲动上火,事出有因。年轻时犯了错误,知道改正就好。有些事,命中注定,无法躲避。如果是金子,放到那都会闪闪发光。刻骨铭心的战友情,像用人格魅力点然了生命的激情,在时间的长河中熠熠生辉。
(二)
七百多万勤劳勇敢的赣东北儿女,一直在为保卫党中央,输送优秀的青年子弟。这受益于弋阳人汪东兴前辈,为家乡培养和造就了许多优秀人才。汪东兴在延安时期,就是毛泽东主席的贴身警卫,长期执掌8341部队,久任中央办公厅主任、中央警卫局党委第一书记,总参谋部警卫局局长,负责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起居、出行、饮食、医保、安全等工作,被誉为中南海大总管,是毛泽东主席最信任的部下之一。指挥抓捕四人帮,曾任中共中央副主席、中顾委委员。

北漂的乡友中,我算个幸运者!连续几年,正月里,我奉命到西直门,接送国家烟草局、国家邮政局、军事博物馆、北京上饶乡友联谊会等、在京德高望重的上饶籍老同志,齐聚在西绒线胡同汪老家中,坐在简朴的沙发上,泡一杯婺源绿茶,老哥们促膝长谈,畅述乡情与乡愁。每次乡友们来看望汪老,都会延长会见时间,汪老总是主动示意,让中办正局级秘书不要催,会谈时限放松一点。
召集者介绍我是铅山人,记忆力超强的汪老,就会回忆起1965年底,受毛泽东主席委派,在上饶地区铅山县石溪公社孔家大队搞社教,总结《农业六十条》经验。汪老告诉大家:“为了克服人民公社,生产队之间和社员之间的平均主义,最终确定以生产队为基本核算单位。《农业六十条》的制订及修改,始终遵循调查研究、征求意见、修改文件的科学程序,这是党中央在大跃进之后,农村工作理念和工作方法的质变与飞跃。”
汪老会见父老乡亲,总是显得精力特别旺盛、情绪高昂、妙语连珠。我参与的几次会见,结束之后,汪老都让长子代父请客。去和平门全聚德烤鸭店,或到西客站天使食府,和上饶老同志吃顿新年饭。有一年,国税总局领导和河北省人民检察院常务副检察长,慕名赶来参加活动。每年的乡友会见,由一惯助人为乐、受人尊敬的军博高工,热心组织与辛苦操劳。中办秘书局正局级秘书,大力支持我的诉求,安排铅山县委书记和县政府县长拜访汪老,到家里汇报铅山县社会发展与经济建设情况,两次获得汪老亲笔信,给国家发改委主任和财政部部长,请求纳入西部政策延伸范围和国家农业开发县待遇。汪老的儿女特别善良,尤其长子,对我很关照,经常给予道义上的有力帮助。
(三)
表弟忠诚厚道,在原一号首长家工作十多年,不光用信任二字来证明服务卓有成效,关键在于得到恩宠,跟曾经的帝后同住在一个院子里。我也沾了光,有幸品尝到天字一号的日常饮食,体验到首善家庭的简朴淡雅,感悟到过时圣上的大喜大悲。原来富贵荣华,也都是过眼云烟。虽然曾经贵为九五之尊,退位之后,仍旧以普通人自居,功过是非只能留与后人评。后来表弟调到中直管理局,在局长、处长的悉心培养下,成为一名优秀的机关事务管理员。

与人为善和恪守孝道,是做人的基本准则和底线。眼是一把尺,量人先量已;心是一杆秤,称人先称己。真诚助人,那就将心比心和换位思考。一个心怀叵测、以邻为壑的人,绝对是没有朋友的可怜人。古往今来行善尽孝之人,不需惊天动地,只求担当讲义气,不做背信弃义之事。自古道: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倘若一个人连羊鸦都不如,当遭到世人唾骂,遗臭万年,永世不得翻身。
深夜静思己过,恨不得跪在父母灵前饮泣悲伤,谴责不孝儿郎,未尽到孝敬之心。轮到我们养育孩子,不说百般宠爱;至少也是,含在嘴里怕化了,抱在怀里怕碰了。此刻,真应该好好想想,怎样才能报答父母恩!亲切、耐心、温柔地对待渐渐老了的长辈,以反哺之心奉敬之,以回吐之情孝顺之!哪怕抽空聊会天、端杯茶、按按背、揉揉肩、扶着爹娘到公园里头散散步。让老人安度晚年,幸福快乐,温馨安祥,度过余生。
表弟敦厚忠诚,孝敬父母的美名,早在乡邻中传播。再说中直局和中警局的领导,都是慧眼如炬的伯乐,不会看错人。韩愈说: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英明领袖身边的文臣武将,聪明过人、智勇双全。能被金字塔顶的领导赏识,可想而知,高贵人品和超凡能力,肯定是没有问题的。经得起考验,挑得起重担,配得起信任,承得起美誉。表弟虽然年轻,却是老成持重,让人感到靠谱和放心。中直局领导告诉我:组织上应善待忠厚老实默默苦干的人,提拨任用吃苦耐劳、甘于奉献、能干实事的年轻人。警卫局领导对自己带出来的兵,更是赞不绝口,爱屋及乌。我作为亲戚,当然颇感自豪,引以为荣。与此同时,我兴奋与荣幸地接受了中直局领导的邀请,择日到机关食堂,品尝原汁原味的特色火锅。
(四)
前几天,我家小弟从上饶飞到北京,请最高法博士后审判长小聚。原总参军训部将军知情后,特意前来作陪。席间聊及1985年在老山前线的作战故事,解说对越自卫反击战前沿阵地上,经常发生小规模战斗,消灭敌人是战争的终极目标。为此英雄团长深入火线了解战情,侦察地型与掌握敌军布防,多次惊险与奇迹般的跟死神擦肩而过。将军的高瞻远瞩和优雅谈吐,能够准确抓住要点,简明扼要的语言像是作战命令,结合亲身经历的生死考验和对战争与和平的切身感受,讲话相当震撼人心!面对在战场上,指挥部队消灭二千多名敌人,二十九岁的英雄团长,应邀前来陪客的中直局表弟见状,激动的流露出一种敬佩战斗英雄的目光,恳求将军出席民族饭店的餐叙活动。

中国法治杂志社领导,热心给我介绍西部扶贫和国家安全题材的影视剧项目,召唤我到石景山眉州东坡酒楼,会见安全部的神秘朋友,听取和参与投资一部共产国际指挥中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电视剧,目前该剧本己通过安全部、广电总局的审批,正在融资准备开拍。法治社领导还约好中央政研室局长、中宣部监察室主任等相关领导,在西城二七剧场路沙龙宴酒店,展开专题研讨。可我早就答应了人民大学法学教授,参加司法界朋友聚会。我始终在避免,切莫造成厚此薄彼,无端爽约更不地道。
其实,我一直在寻找机会,向法官领导汇报,准备拍摄法院电影的情况,需要领导支持。据赣州法院网报道:“最高人民法院有关领导,近日来到赣州市中级人民法院视察指导工作。参观了诉讼材料收转发E中心平台、党员活动室、法律援助工作站、立案窗口等。详细了解了诉讼服务、信息化建设、党组织建设和法律援助等情况。听取了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诉讼材料收转发、法律援助等情况。最高法有关领导对赣州中院诉讼服务中心建设,给予充分肯定,认为诉讼中心场所功能齐备、便民措施齐全。要求继续拓展、完善诉讼中心的功能,牢固树立司法为民的意识,不断提高诉讼服务水平,做到实实在在的便民。”
省纪委朋友出差来京,国家行政学院著名教授亲自接待,邀请中央政研室局长出场指导,北京医院知名医师和我接到通知,来到中南海工作人员居住的万寿路甲十五号院。昨天,中央警卫局处长告诉我,在中南海碰上熟悉的中央组识部局长,已被正国级领导带到中办调研室工作,专心致志为中纪委首长写稿子。我认为是个值得荣耀的事情,两次致电庆贺!希望约上过去常在一起的老朋友欢庆一下。结果未能如愿,一是刚到海里,需要尽快适应环境。二是有纪律约束,必须谨慎小心。三是确实没有空闲去应酬,任务繁重又紧张。十几年前,我认识不少借调干部,如今个个当上局长,还有进入新一届中央核心层领导人身边工作,这是当时想都不敢想的喜事。只是以后见面更难了,所谓曲高和寡,无限风光在险峰。

国家行政学院著名教授,今天应邀到清华大学,讲了三个多钟头时政课。省部司局级学生遍布全国,可谓桃李满天下。教授自称,比较关心我的动向,微信上的游记杂文,看了不少。或许因为早年没少帮我介绍中央和国家机关司局长的缘故。过去那段美好的年代,老师常请学生出来聚会,这都是十八大之前的往事。教授若有所思对我说:做个好人,不要做金钱的奴隶。只有交到知心朋友,才算找到幸福的源泉。就像健康是自已的本钱一样,一定要珍惜和爱护自已的身体。我突然想起昨晚法官领导和纪委书记之间的一段对话,大意是:人过了五十岁,会出现近事记不住,往事忘不了的情况。比如九十多岁老母亲,居然记得十几岁时唱的歌,连词也不错一个。岁月不经过,往后的日子,要确保健康愉悦,才是最重要!从现在起,奔向活100岁的目标。
作者:张齐英,北京飞天魅影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董事长。公安部、最高人民检察院、最高人民法院,联合投资系列院线电影《中国警察故事》《中国检察官故事》《中国法官故事》 出品人、发行人、版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