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1日,暨南大学海国图智研究院在越南岘港举办“APEC背景下的新兴经济体和全球化工作坊”。此次智库工作坊,邀请学者专家、工商界人士、以及媒体精英对岘港APEC领导人会议中发出的政治、经济、文化信号进行分析和解读,共同探讨APEC 机制与区域经济发展、以及 APEC 框架下中国方案的价值所在。
此外,主办方联合大数据新媒体平台UC联合发布了《UC大数据解读APEC会议中的新兴经济体》数据报告,从热度变化趋势、最受关注国家、最关注APEC的用户群体等角度,解读本次APEC会议在中美关系新时代所面临的挑战。

在开幕式上,举行了陈定定教授主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国外智库看亚太经合组织(APEC)》新书发布仪式。

此次“APEC背景下的新兴经济体和全球化工作坊”为期一天,由三场专题讨论会和一场企业专场组成。
“中国与亚太经合组织”讨论环节由国际商报记者王嘉楠主持,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副教授、金砖国家合作中心主任王磊,从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局部冲突和动荡频发等全球发展面临的问题切入,对2017岘港会议的意义和十九大背景下中国在APEC的具体措施进行了全方位的解读和分析。
新加坡国立大学法学院副教授王江雨介绍了APEC机制的渊源,以及APEC在推动亚太稳定繁荣方面取得的成就。以及近年来,APEC 在协调区域大国的矛盾,为各种力量的对话和合作提供平台等方面发生的变化。
新浪国际频道高级记者文晶主持了“特朗普访华和亚太安全新格局”专题讨论,探讨了特朗普首次访华取得的成效以及其亚洲之行对亚太地区安全等格局产生的影响。
暨南大学国际关系学院/21世纪丝绸之路研究院副院长、海国图智研究院院长陈定定教授认为特朗普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都面临着两难的困境,并判断美国新亚太政策将会在明年出台。澳门大学政府与行政系主任由冀教授从美国在亚洲军事同盟、贸易摩擦、“一带一路”等方面分析特朗普此次亚太之行对亚太安全战略格局带来的变数。
澳门大学全球与公共事务研究所所长王建伟教授主持了“亚太经合组织框架下的地缘风险简析”讨论,武汉大学经济外交研究中心研究员孟巍认为美国对中国的“301调查”是一个重要风险点,有可能会对双边贸易带来伤害。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美大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周密从全球经济重构、国际经济治理演变以及创新技术对社会经济的影响三方面分析了亚太区域合作。
杨明珠从“一带一路”倡议、美国退出TPP、日本修宪进程加速、RCEP成为亚太经贸合作优先选项等四个方面解读了2017年亚太地区经贸合作趋势,并对亚太地区的风险对中企业做了重点提醒:一是注意发达国家受到“中国条款”的歧视性市场准入审查,二是注意新兴经济体国家的政治经济风险。
为了使学术成果更好地与企业发展对接,服务于经济转型,在企业专场中,海图国智研究院与新译科技有限公司就人工智能如何帮助智库研究进行对话,并现场展示了人工智能的学术翻译成果。

暨南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华侨华人研究院教授,21世纪丝绸之路研究院副院长、海国图智研究院院长陈定定
“APEC背景下的新兴经济体和全球化工作坊”是由暨南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华侨华人研究院教授、21世纪丝绸之路研究院副院长、海国图智研究院院长陈定定教授发起,新译科技有限公司提供多语种翻译技术支持。 工作坊紧跟2017亚太经合组织系列活动,在会议举办地,组织智库专家研讨地区共同关注的话题,推动学术成果转化,促进相关各界对亚太经合组织的了解,为企业参与本地区经济合作议程提供了参考。
UC暨南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海国图智研究院联合UC推出的大数据报告,数据显示从8月起,用户对新兴经济体的关注热度持续走高。报告显示,与APEC会议最相关的关键词前三位为特朗普、美国、日本;最受热议的议题为气候变化、可持续发展、中小企业发展;中国、印度、韩国为最受关注的新兴经济体国家。报告还表明,在UC用户群中,关注APEC会议新兴经济体的用户中,男性占比超过八成,年龄方面以41-50岁居多。这份大数据报告从不同视角对APEC岘港会议进行了观察和解读,为中国智库的APEC研究提供了新的途径。

